- |# ^0 V6 D1 x- B { 《莱姆酒日记》根据记者亨特·S·汤普森(HunterS.Thompson)同名小说改编,亨特被誉为“荒诞新闻学之父”,他尖酸而又古怪的写作技巧受到业内的追捧,但这位天才作家最后却以自杀的方式结束自己的生命。亨特模仿海明威的风格,在《莱姆酒日记》中讲述了上世纪50年代发生在波多黎各的一段三角恋故事,原著小说因遭遇种种争议,直到40年后才重见天日。 & \4 _4 [( M9 { 3 c: x! X6 ]2 V' w 影片讲述了发生在一个记者身上的不可思议的故事,约翰尼·德普扮演的男主角保罗·坎普,因为厌倦了纽约的喧嚣以及美国后艾森豪威尔时代的压迫条款,干脆跑到一家波多黎各给一家不景气的报纸当记者,在波多黎各,坎普过着醉生梦死的生活,颇像海明威笔下《迷惘的一代》的“1950年代”版本。 q4 a3 g- w, D
0 x, ]6 F: D* l; O, W& f& F 在备受主编罗特曼(理查·詹金斯饰演)压迫的同时,坎普还疯狂爱上了艾梅柏·希尔德扮演的切诺特。这位女孩个性自由、作风大胆,并竭力劝说保罗和她一起私奔,她的男友桑德森(艾伦·艾克哈特扮演)是一个相信一切都可以用金钱衡量的生意人。于是三人展开了一段三角恋情。 5 B3 o E# P3 m) @" i
- f: E6 Z! L' f' m一句话评论9 x$ d) C# ?7 ?2 Z! D/ Q0 l- J
% P; V/ K& c) Y% T$ Y比梦境更梦幻、比怀旧更有感,故事已经不再是这部电影的重点了。德普完全表现出了汤普森小说中的那种生活的质感。而且,影片中的的异国情调很有特点。 C2 N w' s7 Y: @
——《综艺》 & W k, u- j" s0 |' e
' `8 d0 p4 ?1 z, t1 ~
影片的氛围和质感一流,让人倍感愉悦和轻松。只不过还缺少了点让人眼前一亮的特质。 + e( T. m% X! V/ J( r
——《好莱坞报道者》# I0 D( ^! w' k: Y' g* t1 z
# Z: }/ W4 t. ^7 i$ B3 F
一个欠佳的冒险故事,不过期内敛的视野以及1960年代亨特·S·汤普森对世界的洞察和描绘还是令人钦佩。 9 i( c3 q; A# D) {
——indieWIRE 1 K8 y, A/ |, j5 |, N( ?: Q0 T4 N' C0 @4 N. N: U; A) v
幕后制作 : o1 w. {7 r! z 0 W4 u% L3 G8 q3 | 拿起酒瓶来创作 0 }0 A; Z; }# K% T: R+ a% Y% {; @8 Y! t. l3 k. `
作为电影导演,布鲁斯·罗宾逊的作品很少,此前的履历表上只有三部电影,分别是《我与长指甲》、《广告之王》以及唯一的一部好莱坞电影《盲女凶杀案》。《盲女凶杀案》拍摄于1992年,算下来,他已经有整整二十年没有在好莱坞拍摄影片了。可是德普的一个电话,却将他招了回来。罗宾逊说:“当时是德普给我打了个电话,那个时候我正在西班牙,真实天知道他是怎么联系上我的。在电话里,德普劈头就问我是不是知道《莱姆酒日记》这本小说。我说我不知道。如何他问我是不是介意邮寄一本来给我看看。后来我收到了小说,看完了它。德普随后又给了我电话,这次他说话就直截了当得多了。他问我是不是想改编他,我回答是的。他又问我是不是愿意执导这部电影,我也给了一个肯定的回答。在这点上不需要这争论什么,和德普合作是一件非常棒的事情,整个过程都令人非常愉悦。”$ E M W9 u" r- \: Q
$ A# V4 S( |# _2 q& ]' z- v2 t& O
《莱姆酒日记》改编自亨特·S·汤普森创作于1961年的小说,这本小说直到1998年才发表。小说的故事发生在波多黎各,讲述了一个放浪不羁的自由记者在那里的生活。这个记者在波多黎各爱上了莱姆酒,几乎变成了一个酒鬼。为了撰写剧本,并更好地体会主角那种“醉醺醺”的状态,布鲁斯·罗宾逊每天也喝一点点酒。罗宾逊曾经是一个酒鬼,不过在八年前,他果断地戒了酒。他说:“我曾经喝了太多的酒,而这个坏习惯已经开始威胁到我的家庭了。当时,我每天十点前就能搞定一瓶酒,到每天结束的时候,能喝空4到5个瓶子。不过,这样的生活状态让我受尽了折磨。整晚整晚地无所事事,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后来,我去了嗜酒者互助联合会,在那里戒了酒。后来,为了拍这部电影,我重新开始喝一点点酒,当然,量非常少。” 4 g- @3 `- O2 k; Z4 v% B/ J3 ^7 a4 T9 C) d3 E ?! g4 y
对于一个要自编自导影片的导演来说,在编写剧本时,灵感就遭遇了枯竭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罗宾逊说:“我坐在自己的打字机前,拼命地想抓住些故事中的元素,寻找那种我在编写《我与长指甲》时的感觉,可是就是难以找到那种创作的状态。后来我发现,给我巨大困扰的是这部电影的标题--《莱姆酒日记》。我身体里的创作的那一半告诉我说,到波多黎各去,喝一点酒;而戒酒的那一半则说,千万别重蹈覆辙。我和我的妻子说了这种创作上的窘境,我说如果不喝点什么的话,我会一个字都写不出来的。她很理解我,她说那你就去喝一点。有了酒精的刺激,《莱姆酒日记》的剧本我很快就搞定了。在那个阶段里,我喝酒是很有限制的,大约一天一瓶的量。在写完剧本后,我又滴酒不沾了。”' B7 O0 [7 [) X6 z' t; ~
. ~1 {* c5 g q, l/ {/ C/ i7 G
麻烦的拍摄 - Z1 H ?% G$ N7 s/ U. A6 _4 d1 L: v' v
影片很早就开始了前期制作,但是因为资金、导演、改编等等问题,一直没有进入实质性的拍摄阶段。这让小说的原作者亨特·S·汤普森非常恼火。他很不满意制片公司的效率。于是他给制片公司里的一位负责的女士写了一封措辞激烈的传真。在这个传真里,汤普森说这位女士是“一个懒惰的婊子”,随后写了一系列不堪入目的批评的话语,说制片公司不思进取、拖延影片的拍摄,对自己的作品不重视之类。那是在2001年,约翰尼·德普和罗宾逊还没有来到剧组之中。后来,成为了影片导演的罗宾逊和汤普森在洛杉矶著名的夏蒙特酒店里见了面,不过汤普森除了在见面时说了一句“Hi”之外,在整整两个小时的会面时间里,一言未发。在2005年,影片开拍前,汤普森选择了自杀。 , z, {. c/ b5 o k8 z# B1 o5 ]+ u: E" |% M3 [
影片在好莱坞、墨西哥以及波多黎各的首都圣胡安拍摄,整个前期的拍摄周期长达一年。在这一年的时间里,罗宾逊还在不断地和自己的酒瘾做斗争。他说:“影片开拍后,我时常会觉得自己需要喝一点酒来刺激一下自己。于是我问德普,是不是介意我喝上那么一点。德普倒是不介意,但是他说,如果他是我,就不会那么做,你为什么不去试着不喝酒呢?所以我在片场几乎没有喝酒。不过,我们后来到了一个叫做Fajardo的地方,那里半夜两点就有足足有华氏100度(约合摄氏40度),而且还非常潮湿。在那么热的工作环境下,所有人整天都湿漉漉的。所有人几乎都要扛不住了。结果有一天有一个当地人推着满满一车冰镇的干红走过来,我们再也忍不住了,我对德普说,喝这么一点酒说明不了任何问题。” " x& Z8 @! U- Q" v' s) [* i" f: ]; o7 s+ e# c, `
在片场,德普总是重中之重,因为他是这部电影的绝对意义上的主角,他一个人的表演几乎可以左右影片的质量。与德普配戏的艾伦·艾克哈特说:“德普是这部电影里最耀眼的演员,他也是汤普森的大粉丝。在影片中,他扮演的是一个亦正亦邪的角色。这其实在生活中是一种非常常见的生存状态。德普很敬业,他的每次表演都令在现场的人有种耳目一新的感觉,而且他的气质和剧中的人物非常贴合。”罗宾逊说:“整部电影的拍摄过程就好像是做梦一般,我们远离摄影棚,大多数都在外景地拍摄,避免了审查机构的找茬(这是《盲女凶杀案》后,罗宾逊没有拍摄电影的原因),像是世外桃源一般。德普的工作可圈可点,因为他完全入戏,演活了那个醉醺醺的记者。而且,是他把我重新带回了好莱坞,让我重新拿起了导筒。”5 [* \( @4 x; P: ^/ n3 |& v
" l& K; k" `6 K+ S0 q% ?" r
花絮 # X3 }" |, I; h5 ?9 q% e( q- x; v% W# Q7 v
·影片改编自亨特·S·汤普森的同名小说。; W' m/ n# M; p0 M4 A! o" a5 w
. Y8 @, J- O: ]: s1 J7 Q·这是约翰尼·德普第二次在亨特·S·汤普森的作品改编的电影中扮演主角了,前一次是《赌城风情画》。 " o( X/ e( O1 Z- c 4 ~( ^, k+ R. o·在《我与长指甲》的DVD中,布鲁斯·罗宾逊透露说,在特瑞·吉列姆之前,德普曾经找到他,希望他能改编并指导《赌城风情画》这部电影。可是罗宾逊却拒绝了德普的邀请,因为他说自己不知道该如何把那样一个东西展示在银幕上。! J3 ^% n8 ?" s. r5 K
, W/ m1 ?+ \' x4 j
·影片原计划在2004开拍。" G5 r" t" l" o) V9 C l$ G* O6 ]
, D& g. p8 R0 C$ f
·本尼西奥·德尔·托罗、布拉德·皮特、乔什·哈奈特和尼克·诺特都曾经准备在这部电影中出演一个角色。除此之外,本尼西奥·德尔·托罗还曾经一度是影片的导演侯选人。; t( a0 C3 }; m9 v